【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98】
8.2.5 王夫人:天启朱由校
特征是:木头皇帝,不上朝,魏忠贤当政。
35回,贾母对宝钗说:“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人疼他?”
贾母的话,一是说魏忠贤王熙凤不如前代,二是说魏忠贤能力还算好,而且嘴乖,不怨人宠他,三是说王夫人是“木头皇帝”朱由校。
从黛玉进贾府,便能明显看出,荣国府处于王夫人当权时期,荣禧堂就是王夫人的正室,“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贾母则作为一个老祖宗的形象,别院另居,万事不理,颐养天年。但王夫人的特点是不管事,由王熙凤当家。在正面看,王夫人每天以侍奉贾母为要,陪贾母聊天,侍奉一日三餐,这样的设计就让贾母、王夫人都符合“不上朝”的特征,而由魏忠贤王熙凤当政了。
把努尔哈赤这个女真东夷,化作女人,加个女旁,作为宝玉的姨,设计为王夫人的姊妹,把皇太极设计为黛玉的姊妹,这个构思极妙。因为两两之间有明显的重合特征:
努尔哈赤1616年称汗,年号天命,1626年死;
朱由校1620年即位,年号天启,1627年死。
皇太极1626年即位,年号天聪、崇德,1643年死;
朱由检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1644年死。
所以把朱由校和对手努尔哈赤做了姊妹,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把朱由检和对手皇太极也做了姊妹,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死对头。而且这样一来,薛家便能住进贾府的东北,蘅芜苑也在大观园的东北。
38回,请贾母赏桂花,在藕香榭,贾母说小时家里也有水有亭,叫做“枕霞阁”,“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我们知道掉到水里的是朱由校,不是万历帝,这又是我们前文说过的张冠李戴,把王夫人朱由校的事,移到了贾母身上,免得太露,但明白人一看都清楚。而且贾母强调到底“木”钉把“头”碰破了,到底是什么?“木头”!几乎明说了是“木头皇帝”朱由校,又说经了水,冒了风,活不得了,直接说了天启帝朱由校的结局。
8.2.6 林黛玉:崇祯朱由检
黛玉是“明君”,崇祯帝,在第一章专门讨论过,这里不多说。
黛玉特殊,是本书主角,但作为皇帝当家的很多特点,在前八十回体现不出来。而且即便写,作者也会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不会说黛玉治国理家有哪些不好,只会写她聪明能干,只是时不我与,为清所困,像池中“清水出芙蓉”。所以对黛玉这个特殊角色,是以人物性格的刻画为主,辅以经历、结局,很容易认出是末代“明君”崇祯。
特征是:小性儿、多疑,亡明、殉国,上吊而死,以发覆面。
黛玉的小性儿、多疑,众所周知,不必啰嗦列举证据。
黛玉最后上吊而死,虽然在八十回没看到,但判词中写的很清楚:“玉带林中挂”,“玉带林”是“林黛玉”,林中挂,在树上吊死了。在树上吊死的朱明皇帝,一下就能认出崇祯。
以发覆面,本是死后之状,八十回黛玉未死,只是用画家三染法,做了些渲染、预演:19回,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26回,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
亡明、殉国,在开始就写了,宝玉、黛玉初会,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回答没有,宝玉摔玉大哭,贾母说黛玉原有玉,“殉葬”了,直指黛玉其人原有江山,后来殉国。
注意在这之前,宝玉问:“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问黛玉尊名两个字的问题,和问表字不合常识的问题,第一章已讨论过。朱由检之名确是两个字,当然汉人名不是一个字就是两个字,不足为奇。奇的是,宝玉送黛玉的字,说是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三次重复强调“杜撰”这个书名。而且甲戌本把三个“杜撰”,连续三次错写为“肚撰”,是很明显的错误提醒。这些重复强调、错误提醒的手法并用,作者在强调、提醒读者什么?
一是“古今人物”。指出黛玉此人,在“古今人物”中。
二是用了个“考”字。中国人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考”字,是对亡故的先父才用“考”字!《礼记》:“生曰父,死曰考。”
对红楼阴阳舒筋丹鹿骨蝮蛇软胶裹作者的用字,不要说这个“考”不是那个“考”的意思,前文多次论证过红楼作者的一石多鸟,把汉字的多音多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绝伦,对明白人不必再解释,对不明白的人解释也没用。
在“四个珠子”中,我们讨论过崇祯四子,太子和永王是“白首双星”,活到白头了。前文说万历帝右脚有严重足疾,史书没记载,外人不知道,提出过太子、永王作为《红楼梦》第一作者的可能性。如果红楼作者是太子或永王这样的皇子,那这个“考”字就用的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显然就是作者故意用“考”字,是对先父崇祯之称!
对这一点我不下任何结论,只作为一种可能性提出,即《红楼梦》的第一作者是崇祯皇子的可能性。写的是作者“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即明末这段“末世”的故事,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朝代年纪”、“地舆邦国”不是“失落无考”,而是不敢直写,因为极其敏感,和满清史无前例的文字狱,“故将真事隐去”。
“过了几世几劫”,才有化名为“情僧”等人,抄录、改名。又有笔名为“曹雪芹”之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还有笔名为“脂砚斋”等人,“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第一回,在甄士隐梦见僧道携玉投胎之后,抱着英莲在街前又遇僧道。道人对那僧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一劫三十年,三劫九十年。“过了几世几劫”,又被抄录、增删,所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时,康熙时的甲戌年、乾隆时的甲戌年都没问题。
而且在脂批中大量使用甲子纪年,而不用“康熙”、“乾隆”年号,说明什么?说明执笔人不奉满清为正朔!不承认清朝皇帝的年号!
这种情况不只是明末遗民在清初时大量使用,以前很多,是文人最后的倔强。比如南宋亡国之后,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不仕蒙元,潜阴阳舒筋丹心著作,拒不使用元朝年号,全用甲子纪年,谁都知道:拒不承认蒙元。还有《清史稿》,赵尔巽是典型的清末遗民,采用清朝的帝号和干支纪年,不用民国年号。比如《清史稿》校刻记:“甲寅年始设清史馆”,“庚申,初稿略备”,“丙寅秋,重加修正”,就是不用民国年号。文人心里那点小九九,谁还不明白:很明显不奉民国为正朔。
如亲历的作者是崇祯皇子,则“此系身前身后事”,因天塌了,自喻为“补天之石”、无材补“天”也才够格,“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也才符合。否则,其他不要说江南文人,即便朱明宗室之人,敢说自己是“补天石”?有什么好“自怨”的?为什么会“惭愧”?有“补天”责任吗?有“补天”义务吗?在皇帝是“天子”的时代,“天”是谁都可以补的吗?这个明显逻辑,能将作者的范围缩小到比较明确的一小部分人身上。
所以,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排除这个可能性。
这个“考”字,留给喜欢钻研的红友,可作为一个可能的线索,进一步去深耕、求证。我只抛砖引玉,毕竟我只是个程序猿嘛。
8.2.7 安排规律
前文在读红楼方法中“不受正面故事干扰”,讨论过《红楼梦》不是影射故事,不是一一对应,父子不一定还是父子,夫妻也不见得还是夫妻,正面的夫妻关系,在反面可能是敌人、兄弟、甚至父子。《红楼梦》中反映历史,如果儿子还是儿子,孙辈还是孙辈,那作者手法就太平庸了,也会被人一眼看出,逃不过满清的文字狱。
仅从《红楼梦》中皇帝几乎都是女人,是儿媳、女儿这一点,就能看出作者构思不凡。而且打乱辈分,变一为二,安插设计到宁国府、荣国府两个府中,也暗含明朝的两京制,看得出作者构思极尽其巧。
把在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祖孙两人,嘉靖、万历,在宁荣两府分别设置一个,作为两府的首要人物,而且都长期不上朝,都不管家事。然后把朱载坖、朱常洛两个淫丧的皇帝,作为儿媳,放在宁府,设阴阳舒筋丹鹿骨蝮蛇软胶囊官网计一个特点:淫。像柳湘莲说宁府只有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干净!
再把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放在荣府作为下两代儿媳,便是王夫人和林黛玉,贾母指定黛玉配宝玉很明确。这一支是朱明皇家正宗,所以王夫人的配偶是贾“政”,《说文》:“政,正也”,文字辈,左边是“正”,表示正宗。其兄贾“赦”,文字辈,左边是“赤”,摆明了是“朱”。宝玉这辈,其兄贾“珠”,玉字辈,还是“朱”,所以荣府中这两辈的老大,作者都写明了是“朱”!
此书一开始就写贾珠亡了,是“朱”亡了,继承者是贾蘭,满清的顺治小福临,衔接的天衣无缝!其母正好安插著名的寡妇孝庄,这构思,巧绝!
亡朱的这一辈,或者说主角宝玉的这一辈,宁荣两府的老大取名贾珍、贾珠,珍珠,即“真朱”。宝玉说的奇怪药方,“为君”的药,便是珍珠,凤姐特意说薛蟠来寻珍珠。《红楼梦》中一直强调:“假作真”、“真亦假”,“不论真假”,“好歹真假”,“便知真假”,“贾宝玉”、“甄宝玉”,“贾府”、“甄家”,都说的是这个“真朱”的“朱”家。所以作者说的其实非常明白。
点击看上一文:
秦可卿淫丧的秘密,在药引:莲子七粒,红枣二枚,红丸案,梃击案
未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
(点击最上方的头像或账号名,进入连载目录)
Copyright © 2014-2021 版权所有 阴阳舒筋丹鹿骨蝮蛇软胶囊正品专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