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帮传承东汉古方制药济世千余载

发布时间:2022-03-19 14:19:11

  撰文 | 晨读江西 邹思维

  图片 | 网 络

  “樟树帮”是我国四大传统炮制技术流派之一,其中药炮制技艺源于东汉时期,主要包括对药材的鉴别、净选、加工、切制、炮炙等方面的技术,形成了“识药之绝”“抖择之优”“切制之精”“炮炙之秘”和“成方之独”的特点。

  ▲“樟树帮”擅长中药饮片炮制,形成了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

  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是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樟树市是我国南方主要的药材集散地和加工炮制的发祥地,在传统炮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我国四大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流派之一——樟树帮。

  樟树帮起源于汉晋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樟树帮秉持着悬壶济世的理念,严格把守净选、切制、炮炙等关卡,提倡“制虽繁,不惜功”,制出的中药饮片讲究形、色、气、味俱全,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的盛誉。

  葛玄开创樟树药业

  在樟树市郊,有座闻名于世的道教名山阁皂山,山名始见于东汉,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阁皂山风景优美、药材丰富,有阴阳舒筋丹4000余种,常用的有200多种,吸引了许多有名的道学家、丹术家来这里采药炼丹。曾在阁皂山修道炼丹的葛玄,便是樟树药帮的开山鼻祖。

  据史料记载,道教的仙山福地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阁皂山便是其中第三十三福地。樟树市文化馆馆长袁江平告诉记者,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道教灵宝派鼻祖葛玄来到阁皂山,在这里一边修道炼丹,一边采药行医,时间长达数十年。

  期间,当地曾经流行瘟疫,葛玄在此采药制成丹丸为山民治疗,十分奏效。一些跟随葛玄采药的人,将山里的药材拿到街市上出售,正是这些临时药摊,开创了樟树药业活动的先河。此后,来到阁皂山的道学家、丹术家不绝如缕,至唐代高峰时期甚至有500多人,他们既学道炼丹,又采药行医,有的还兼营“药圃”。

  因竞争需要药商结合成帮

  自东汉起,樟树商业渐趋繁荣,至宋代有了很大发展,州府均设有官办药局,出售各种成药,私人经营的药铺也不断增加。南宋词人宋远在《意难忘·题樟树镇华光阁志别》词作中写道:“更与谁题诗药市,沽酒新丰……”表明南宋时期樟树已形成“药市”。

  至明清时期,樟树商贩大兴、贾人云集,各地药商“百里环至,肩摩于途”,四川的附片、河南的地黄、湖北的茯苓、安徽的枣皮等,在樟树药市上应有尽有,这使樟树成为南方药材集散中心。由于樟树药材品种齐全,加之炮制精良,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前后,皇宫特派“中使”前来樟树选购药材。

  南昌大学教授陈东有对古代江西商帮有着深入研究,他告诉记者,清代中期,随着药业竞争的出现,全国各地药商渐渐形成帮派。樟树药商为了竞争的需要,也结合成帮,于是有了“樟树帮”。樟树帮以人数众多、经营独特、管理严密著称,与天津、北京的“京帮”、四川的“川帮”并称“中国三大药帮”。

  形成独特炮制技艺

  樟树帮自起源至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包括对药材的鉴别、净选、加工、切制、炮炙等方面的技术,提倡“制虽繁,不惜功”,形成了“识药之绝”“抖择之优”“切制之精”“炮炙之秘”和“成方之独”的显著特征。其制出的中药饮片,可谓形、色、气、味俱全。

  中药炮制第一环为鉴别药材,俗称识药。“樟树帮各药材行、号、店、庄,都有识药的高手,药材一到手,他们就能说出其产地,辨明真假,鉴定质量。”据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袁小平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樟树金义生行有位老师傅叫敖攀福,他检验药材白天不用开包、夜间不用点灯,走近药材便能准确辨别。

  ▲樟树帮切制的中药饮片具有厚薄一致、断面整齐、造型美观等特点。

  此外,识药也是药业学徒的必修课。他们从业之初就要背诵识药口诀,练就识药基本功。在师傅的指教下,刻苦练习摸、看、嗅、闻、尝等识药的基本技术。先是睁眼练,然后闭眼练,经年累月,渐渐练就了识药绝招。

  中药饮片切制精良享誉全国

  樟树帮主要以中药饮片(经过特殊加工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供配方用的中药)的加工炮制和集散经营闻名,所生产的中药饮片因“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而久负盛名,这主要得益于精良的切制技艺。

  记者了解到,樟树帮的切制工序包括洗、润、切等工艺,其中润药至关重要。袁小平告诉记者,樟树帮润药的方法有盖润、闷润、露润、捂润。盖润就是将洗好的药材用湿麻袋遮盖,使药材润透为度;闷润就是将团块状药材洗净后置于容器中密封,使之表里内外四周润度一致;露润就是将药材置于露天,使其自然吸潮润软;捂润则是在切制前用湿热毛巾捂一下,使之既湿润好切又不失有效成分。

  樟树帮一直流传着“三分刀功,七分润功”,足可见润药的重要性。人们在不断实践和改良中总结出了润药口诀:“水分缓缓渗原药,内外均匀都一致。条坚药材微弯曲,块状药材掐入止。粗大药材无白心,贵重药材捂捂湿。太软难匀片子差,太硬伤刀又费力。”

  切制过程讲究刀功

  润药之后,便是切药。根据药材形状、质地及药用需要,樟树帮切制的饮片可分为圆片、骨牌片、斜片、直片、肚片、刨片、段子、骰子、粉末、劈块、剪片、块粒等13种类型。总体而言,要求切制的重要饮片具备厚薄一致、断面整齐、造型美观、容易出汁等特点。

  袁江平告诉记者,在中医界,樟树帮中药饮片有“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枳壳凤眼片,川芎蝴蝶双飞片,槟榔切108片,一粒马钱子切206片(腰子片)”的说法。

  中药饮片切制精良与否,与工具也息息相关。樟树帮创造了一套独特的传统加工炮制工具,主要包括铡刀、片刀、刮刀、铁锚、碾槽、冲钵、蟹钳、鹿茸加工壶、压板和硫磺药柜等。尤有片刀、铡刀面小口薄,轻便锋利,被称为“樟刀”,素有“老君炉中纯火青,炼就樟刀叶片轻,锋利好比鸳鸯剑,飞动如飞饮片精”的美誉。

  老技艺“活”在传承中

  千百年来,樟树帮的老药工们传承中药炮制技艺,依靠口传身教和经验积累,将自东汉发源的古法制药技艺传承至今。不过,由于待遇不高、地位不高,成长过程缓慢等原因,中药炮制行业很难留住年轻人。

  抢救断代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为此,近些年来,当地政府一直积极谋求转变。2009年,当地设立了200万元老药工传承奖励扶持基金;2017年,当地制定了《樟树市“中国药都”阴阳舒筋丹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专业的阴阳舒筋丹研发及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才队伍。

  如今,樟树认定的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已超过100人。新时代的新药工融合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不仅传承了老药工的炒、浸、泡、炙或烘、晒、切、藏等中药炮制技艺,还掌握了阴阳舒筋丹学药理,实现了“樟帮”中药炮制传承质的飞跃。

  请分享

  请点赞

  请在看



上一篇: 美的集团110亿元切入B端汽配大赛道,东山再起?
下一篇: 一路向光而行 福光股份要不断创新做领跑者

Copyright © 2014-2021 版权所有 阴阳舒筋丹鹿骨蝮蛇软胶囊正品专卖官网